吸收外资,广东为何变追兵? | |||
|
|||
年度利用外资的龙头地位已被江苏超越,山东辽宁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吸收外资,广东为何变追兵?
◆“满天星星,不见月亮”:2010年,广东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平均合同外资金额仅为436万美元。而全国项目平均合同外资为859万美元,江苏、浙江等省的项目平均规模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出很多。“满天星星,不见月亮”,就是广东引进外资情况的真实写照。
◆是什么“赶跑”了具有投资意向的外资企业?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短缺、劳动成本持续上升。另一方面,近期企业员工普遍大幅提薪、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叠加效应,共同推高了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
近日,广东省外经贸厅一份《关于江苏、上海吸收外资情况的调研报告》送达省领导的案头。报告指出,2006—2010年,广东累计批准外 商 投 资 企 业 合 同 外 资 金 额1293.05亿美元,仅为江苏的一半;实际吸收外资金额906亿美元,比江苏少266亿美元,超过我省一年的实际外资总量。去年,我省实际吸收外资202.6亿美元,增幅为3.72%,差距仍在扩大。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江苏的累计吸收外资很快会赶超广东,山东、辽宁等省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广东已经由吸收外资的“标兵”变为“追兵”!
事实上,外经贸第一大省广东,年度利用外资的龙头地位已被后起的江苏全面超越。1999年,江苏省的合同外资开始超过广东;2003年,江苏省的实际吸收外资又超过广东。而相比东部省份近年来吸收外资迅猛发展势头,广东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速仍在明显趋缓。
为何广东的吸引力骤然下降?广东的投资环境究竟存在哪些问题?
在1月17日举行的全省外资工作会议上,我省吸收利用外资增长乏力的情况已引起高度重视。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全力以赴引进一批大项目,特别是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引领全省掀起新一轮利用外资的高潮。
广东吸引力骤然下降?
全国外资企业数第一的“繁荣”背后,是“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的隐忧
广东已不是外商投资的热土了吗?似乎也不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广东省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5.47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一。
然而,广东省外经贸厅的调研显示,我省引进的外资项目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为主。目前,来源于香港的资金占我省全部外资约六成,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的实际投资约占总量的7.5%,来自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实际投资约占总量的4.85%,其比重明显低于江苏。香港企业中又有很大比例为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这使得广东外商投资项目规模普遍偏小。
2010年,广东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平均合同外资金额仅为436万美元。而全国项目平均合同外资为859万美元,江苏、浙江等省的项目平均规模甚至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出很多。
“满天星星,不见月亮”,就是广东引进外资情况的真实写照。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江苏、上海等地外商投资的主体已经逐步由港澳台中小资本转变为跨国公司。在2007年商务部认定的365家带有总部性质的外商投资性公司,其中上海占43%,北京占38%,广州和深圳合计仅占7%。据广东科学技术情报所统计,全国外资研发机构40%以上集中在长三角地区,30%以上分布在环渤海地区,仅有18%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同时,世界500强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有进一步向长三角地区集中的趋势。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广东三大产业利用外资比例由2005年的0.6:78.6:20.8,调整为2010年的0.71:59.95:39.34。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上升19个百分点。
也许有人会问,制造业下去,服务业上来,这难道不是努力调整优化吸收外资结构后的好结果吗?
但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结构变化应该是具有一定稳定性、并且有后劲支撑的。然而广东的第二产业利用外资却表现为比重下降过快,仅2006—2007年就从74.8%迅速下滑至62.5%,2008年比重为61.72%,2009年为59.98%,2010年为59.95%。
南方日报记者查阅有关数据发现,我省制造业利用外资自2007年开始大幅下滑,2008年较上半年减少40.8%,2009年制造业外资项目和合同外资又分别减少26.3%和37.4%。2010年制造业合同外资较2008年下降18.93%。而作为我省近年来利用外资的主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利用外资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制造业利用外资前景总体堪忧。
是什么“赶跑”了外企?
如果继续仅仅发展来料加工,广东已经是太贵的地方。那么,是什么“赶跑”了具有投资意向的外资企业?
根据广东省外经贸厅对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的调查显示,自2008年以来,这四市外商投资企业整厂搬迁到华东地区的共有20家,主要原因有:因产业配套需要而转移;为扩大生产规模、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向土地及劳动力成本低的区域转移。例如,深圳市的基士敦阀门(中国)有限公司和东莞市沛恩旅行箱制品有限公司都是因为原有厂房无法满足企业扩展需要而整体搬迁到长三角地区。
一方面,是土地资源短缺、劳动成本持续上升。另一方面,近期企业员工普遍大幅提薪、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叠加效应,共同推高了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本,投资者预期不明,投资积极性下降,导致广东吸引外资的比较优势逐步弱化。
广东的高层对此早有预见。为此,广东从2008年开始大力推行“双转移”战略,鼓励在珠三角遭遇发展瓶颈的外资企业把生产线搬迁到粤东西北地区,而把研发总部留在珠三角。然而吸收外资过于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现状在短时间内难以有较大的改善。目前,珠三角九市的实际外资仍占到全省九成以上,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实际外资仅占全省外资总量的1/10。
“长期以来我们也致力于引导外商投向东西两翼和山区,但成效不大。珠三角由于土地资源紧缺、环保要求提高、节能减排等因素,越来越难以接纳重大工业项目,而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由于地理偏远,产业配套能力较弱,仍然是我省吸收外资的薄弱地区,始终无法成为主力军。”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吴军说。
园区招商能力太差?
愁的不是招不到商,而是如何招来“含金量”
对于今天的广东来说,其实真正头疼的不是招不到商,而是如何招来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
东莞市副市长江凌有一次谈起赴台湾招商的经历时感慨不已:“台商中似乎已经存在一种刻板的印象,认为搞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就到珠三角。如果要做高新科技,就去长三角。这对我们的转型升级是很不利的。”
东莞市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由市长、书记、分管副市长组成小分队,赴日韩台地区开展高层登门招商,以诚意打动大企业,加速了一批大型项目落户东莞。
广东省外经贸厅调研小组的专家也认为,目前我省在吸收外资方面与江苏、上海的差距拉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有江苏、上海拥有对外开放较晚的后发优势,也有位于我国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海岸经济带交汇处的区位优势,但更重要的是,江苏、上海始终坚持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法,提高招商水平,构筑起了承接外资的高位平台。
吴军更直言不讳:“我省与江苏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差距,很重要地体现在园区招商能力的差距。”
各类开发区和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江苏共有各类开发区138个,江苏开发区以不到江苏2%的土地面积,吸收了江苏3/4的外商投资、创造了3/4的外贸出口、1/2的工业增加值、1/3的生产总值、1/3的财政收入。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我省的开发区虽然对我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但在招商引资中发挥的作用远远落后于江苏。从最直观的数量差距来看,与江苏的138个开发区、山东157个开发区相比,广东只有75家,加上高新区也一共才94家。2009年全省开发区实际吸收外资仅为31.34亿美元,占全省的16.04%,开发区产业集聚度远远低于江苏。
|
|||
电话:0757-22261686 传真:0757-22261862
版权所有 © 2015 佛山市顺德区外商投资企业协会 WWW.SDAEFI.ORG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新城区观绿路4号置业广场4号楼604室 粤ICP备14090835号